潘鲁生畅谈“山东文博会”与农村文化产业

2006-06-10
               
潘鲁生畅谈“山东文博会”与农村文化产业
 

      2006年5月12日下午,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 潘鲁生院长在院博物馆接受了山东画报社记者的专题采访,就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与农村文化产业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独到见解。
      潘鲁生从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辩证关系切入,深入而独到阐述了我国特别是山东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遗存和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遗产,并围绕“文博会” 的“文化·创意·财富”主题畅谈了关于农村文化产业的构想与思考。
     潘鲁生认为,“民艺”作为生活的原发性艺术和生活方式的体现,是生活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艺术。 潘鲁生说,20年多年民艺调研的经历让人感触最深的就是有太多的民艺品类濒临灭绝、亟待抢救,也许这种感同身受的“迫切性”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些感性色彩,但“抢救”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民间文化的研究者,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活跃在田野之中的“抢救”、“保护”要比单纯的书斋式学术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传统文化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如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一样遭受破坏,有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濒临灭绝、亟待抢救,“抢救”要成为振兴民族文化的一项重大工程。近年来,政府基于经济和文化均衡发展的考虑加大了对传统文化保护发展的关注和投入。
      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和推动民间艺术产业化方面, 潘鲁生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民间艺术回民间。就是说要把过去传统生活方式所创造的衣食住行的东西重新创造再回到现代生活。我们收集民间艺术,保护民间艺术,研究民间艺术,这都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传统的民间艺术纳入现代生活,并且在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观念,现代科技,去发展和创新民间艺术,让中国的民间艺术这个典型的艺术符号永远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潘鲁生认为,文化产业的实质是把文化的品牌、文化的创意和文化的智慧化作财富。创新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缺少它就可能导致经济行为的失利。 文化创意产业特别强调创新力,认为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是不够的,还要有创新力,去实践新思想,把新思想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资源,打造富有创意、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产业,具有文化战略意义也具有经济现实意义。只有这样,中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的巨大链条中才能独具风采,也才具有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中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的巨大链条中才能独具风采,也才具有市场竞争力。应该说,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国未来的文化产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额,甚至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
       潘鲁生认为,我们的民间文化基因中蕴藏着难得的商机。我们的民间文化基因可以注入到现代产品中去。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是个无比灿烂、丰富的宝库,其中经典的艺术符号数不胜数,我们尤其需要慎重把握,开发属于自己的原创产品,塑造民族形象,确立导向作用。我们如果缺乏民族文化自信,盲目崇外,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闲置,最终无法在世界舞台占据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
潘鲁生认为,农村文化生态作为传统文化的母体,对于我们的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并发展农村文化生态,不可一蹴而就,应在深入考察农村文化生态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方式予以开发性的保护。保护工作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可以说,农村文化生态保护和农村文化产业化“三步走”。
       第一步,应该考虑农村民众的文化心理。这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基础,后续复杂、多样、多变的文化形式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在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心理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寻求和谐、吉祥的心理。中国民间文化突出的特点就体现为追求和谐、吉祥、富贵,这一恒定的艺术主题造就了稳定的艺术形式,以不同材质不断重复地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构成了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由此也奠定了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理,即积极、主动的人生状态。中国的农村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才能适应当代的消费观念,并有利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第二步,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农村文化产业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化行为,而且还是一种经济行为,其巨大的包容性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其运作方式应该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经济运作规律。另外,应该倡导致富的农村主动介入新科技,使之与农村文化相结合,这并不仅仅意味着文化产业的手段和形式的变化,关键在于它能够与产业内容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样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农村文化产业,包括农村生态旅游、影视拍摄基地、动漫创作基地、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民俗活动展示、民间游艺展演等等。由于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性在加强,文化产业的生产领域与拓展空间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状态,从生产方式、运作方式到产品样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包容性与多变性。
        第三步,营造适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及社会环境。如农村新的经济增长优势、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的民间文化资源整合、借助巨大的传媒网络与快速更迭的传媒技术、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等,只有健全这些因素,充分认识当代农村的文化与科技的双向资源,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文化产业。但除了这些外围因素之外,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现代化文明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富裕起来的农村对传统精神、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艺术的漠视。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年轻一代的文化产业工作者不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不熟悉经典的文化语汇,缺乏了解本土文化的热情,他们如何能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实现传承及超越?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大学、中学乃至小学的教育承担起责任。
       总之,保护农村文化生态,需要我们加大对农村文化现存状况的分析,认真研究农村文化现状及资源整合问题,重视农村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开发价值,加强农村文化情怀培养和传统手工技能的培训。只有通过社会的关注和积极的努力,才能真正做到农村文化产业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民的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
       据悉,这是山东画报社继《访美术学博士 潘鲁生》(1996年)、《民艺,欲罢不能的民艺》(2003年)之后,第三次对 潘鲁生院长进行专访。本次专访将于6月份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期间刊发,同期还将对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承办的“文博会”项目进行重点报道。
                                                                                                

                                                                                              


 

 
 

上一条:“相聚文博会·激情六月风”——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积极参与文博会

下一条:山东文博会总指挥部成立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