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和发扬老一辈的无私奉献精神,深刻体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意蕴内涵。2024年暑假,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人民的力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在王付银老师的带领下,重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者们的探索道路——实地考察大寨水利建设高潮留下的人民伟绩,体悟新时代下的奋斗精神。
此次考察聚焦济南市长清区遗存的引水工程水利建设设施,主要包括渡槽,水库,电灌站等。
首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大街村北侧220国道上的东风渡槽。东风渡槽建于文革时期,全长367米,共46孔,主孔高17米,跨度12米,实浇地2.5万亩,极为壮观的它为孝里洼综合开发提供了可靠水源。东风渡槽用砖块层层累砌,并采用桥洞的设计原理,在保持主体稳定的同时节省原料。虽现已废弃,但它巍峨磅礴的气势展现了人们战胜自然的决心,是孝里人民改造自然永远的历史见证。
2013年12月,东风电灌站及东风渡槽被公布为济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探究渡槽真实面貌,我们观看、感受、讨论,拍照并直播,想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媒体的方式身临其境这场“农业学大寨”。来到东风渡槽之上,我们震惊于铺设管道的数量与齐整度,看这如巍巍巨龙般的运水工程,不禁感叹人们热情如火,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此行寻找到的第一个精神之源。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位于顾小庄村的红旗电灌站。顾小庄村是常常被黄河水光临的村庄,路边随处可见的防洪石块整齐地排放,而红旗电灌站正是一个引黄上山水利工程。1968年11月,归德公社红旗电灌站修建拉开序幕。这是长清县最大的水利工程,目的要让南部山区的人民过上“不靠天,要让黄河之水上高山,气死龙王斗倒天,山地变成千斤丰产田”的日子。至此,第二个精神跃然而上,这是最美好的双向奔赴,完美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习总书记党史学习会议精神的生动实践。
两站之行结束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把电灌站理解为输送水源的源头,那么渡槽就是输送水源的管道,从古时起,人民就有这种改变自然的想法,它们大多是用人力建设完成。施工的民工使用锤凿绳筐等简陋工具,自带干粮,流血流汗,“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定把黄河水引上山!”彰显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人民改造黄河、变害为利的决心和磅礴伟力。到了近代,依托材料的改善,我们才摆脱了木质结构的限制,改用钢筋水泥混凝土等现代材料。
此行的最后一站,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闫家楼村北的胜天渡槽。胜天渡槽是红旗电灌站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渡槽。它由石块堆砌而成,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排整齐秀美的窑洞,很难想象在先前艰苦的条件之下是如何制成的,一句“谋士以身入局,举其胜天半子”便是胜天渡槽的最美演绎。它展示了劳苦大众战胜自然的决心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如今的胜天渡槽尽管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屹立在风雨中,坚固如初,常让人们回想起那段战天斗地,奋发图强的时光。
总结
回望上世纪60、70年代的那些宏伟的水利工程,现在有的仍然发挥作用,有的已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但回顾“农业学大寨精神”,其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各行各业千万民众的爱国奉献和埋头苦干的大寨精神,凝聚成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此次考察,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民的力量,正是这种不怕牺牲,英勇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的祖国愈加强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和人民的艰苦奋斗中,一座座渡槽成为连接生命的水源线,福泽大地,保住了人民的饭碗,成为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根基。那时渡槽的修建与当今南水北调工程的不断发展都彰显着党对粮食与水源问题的重视,历经百年,初心未改。习近平讲话表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该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接过历史重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下一站我们将聚焦于济南其他市区水利建设,并将着眼于考察临沂、肥城等地,观察并分析各个区市的异同。我们的考察始终走在路上,也始终见证着国家与人民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