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

关于组织开展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第“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团总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必赢官网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学校决定举办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时间

2024年11月—2025年4月

二、参赛对象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

三、组织机构

主办:团委、创新创业学院

承办:工业设计学院团总支

竞赛设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聘请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等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四、赛道及要求

竞赛赛道包含1个主赛道和3个专项赛道。

(一)主赛道。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共有五个组别,分别是:

机械与控制组(包括机械、仪表仪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信息技术组(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数理组(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生命科学组(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能源化工组(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作品的展现形式以学术论文为主,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分别是:

发展成就(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市场主体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

文明文化(包括社会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等)

美丽中国(包括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等)

民生福祉(包括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教育就业民生发展保障等)

中国之治(包括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

3.科技发明制作

具体分为两类:

科技发明制作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科技发明制作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二)专项赛道。不与主赛道同时进行,通过独立评审参赛。专项赛道分为“揭榜挂帅”专项赛道、“黑科技”活动、“红色专项”活动。

1.“揭榜挂帅”专项赛道

秉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竞争协同机制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思路,聚焦“卡脖子”技术,瞄准社会重大课题及现实问题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由政府、企业等单位提需求出题,组委会面向各高校广发“英雄帖”,学生团队打擂揭榜。

2.“黑科技”活动

作品为前沿领域、或具有高精尖色彩、或会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或者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或灵活创新运用科学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小”问题的,具有一定创意性、趣味性的实物或者技术。

作品申报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方向。每件作品只能选择1个方向。

3.“红色专项”活动

旨在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等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伟大精神、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伟大成就、接受红色教育,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或视频图片等成果。

五、注意事项

(一)参赛项目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导向相一致。项目需为参赛团队原创,严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冒用他人成果参赛。对于任何形式的剽窃、盗用、提供虚假信息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一经查实,将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由行为人自行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二)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在报名时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三)参赛项目可提供项目实践成效、预期成效等其他相关材料(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就业情况等)。

(四)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的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的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2.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3.医疗器械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五)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主体赛事和其他专项赛事评比,往届作品不得重复参赛。

六、赛程安排

(一)主赛道

1.组织发动和报名阶段(2024年11月-12月上旬)

(1)宣传发动。学校将通过校内宣传海报、校内广播、校园微信平台等新闻媒介和宣传平台,大力开展竞赛宣传工作,并开展赛前系列培训活动;各学院要层层发动,广泛动员,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

(2)报名组织。各学院负责组织团队报名和比赛选拔,按照不少于本学院团支部总数的15%上交作品。团队需填写参赛申报表(附件1)、准备参赛作品。学院需填写统计表(附件2)和汇总表(附件3),于12月24日前将团队参赛申报表、参赛作品纸质版报送至长清校区办公楼3030(工业团总支办公室),申报表、统计表、汇总表和作品电子版发送到邮箱3507434167@qq.com。

2.训练营培训阶段(2024年12月)

开展专题讲座,参赛团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构思设计、修改、完善作品,开展市场调研、开展可行性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3.比赛组织阶段(初赛、决赛、作品深化)

(1)初赛(2024年12月—2025月1日)

大赛组委会对各学院上报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筛选符合条件作品,并组织评委会进行评审打分,最终选出18个作品进入决赛。

(2)决赛(2025年3月)

从初赛中脱颖而出的队伍对作品进行深化修改后参加决赛,选手需准备PPT,进行5分钟作品介绍和3分钟现场答辩。评委会最终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8个。

(3)作品深化(2025年3月-4月)

学校将邀请校内外专家及省赛、国赛获奖指导教师,对参加省赛的队伍作品集中进行辅导打磨,并结合作品获奖情况及打磨效果,择优推荐参加省赛,每个团队限一项优秀作品参加省赛。

(二)“黑科技”活动

1.动员部署阶段(2024年11月-12月)

各学院要广泛宣传动员,认真进行院内项目摸排。12月24日前,以学院为单位将参赛申报表(附件1)、参赛作品、统计表(附件2)和汇总表(附件3)电子版发送至邮箱3507434167@qq.com,同时报送申报表、参赛作品纸质版各1份到长清校区办公楼3030(工业团总支办公室)。

2.学院培育阶段(2024年12月)

各学院组织学术专家、往届指导老师、评委排摸优秀作品,及时补充相关材料,推进项目的不断完善。

3.校级评审和深化阶段(2024年12月-2025年1月)

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综合考察作品的创造性、科学性、应用型、展示型等方面因素,确定校级获奖作品并推选作品深化进入省级展示阶段。本次黑科技比赛学校层面将设“星系”级作品、“恒星”级作品、“行星”级作品、“卫星”级作品若干。

(三)“红色专项”活动

1.动员部署和培育阶段(2025年2月-7月)

各学院广泛宣传,组织发动学生参与理论学习、实践调研和交流分享。上交的作品既要有短视频、又要有调研报告,视频格式:MP4,视频分辨率:1280*720、1920*1080;调研报告应既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思想性、简洁性的特征要求,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间。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形成实践成果,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学生实践成果可以是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视频作品或其他丰富形式。支持学生依托近两年内参加过的符合要求的自身实践经历,经过沉淀提炼、深度思考,完成新的实践成果,参加到活动中来。上交作品时间另行通知。

2.校级评审阶段(2025年7月下旬)

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综合考察作品的学术性、创新性、传播力、感染力,确定校级获奖作品并推选作品进入省赛参赛。本次红色专项学校层面将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个。

3.作品深化阶段(2025年7月下旬—2025年8月上旬)

邀请专家对推荐作品进行打磨完善,深化指导。

七、免责申明

(一)大赛组委会将严格保守参赛作品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参赛者与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持有人之间的一切纠纷与组委会无关。参赛作品如涉嫌抄袭,将取消参赛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如本通知相关的团队要求,参赛成员,指导老师,赛制和评审要求等与“挑战杯”国赛的通知不一致,以共青团中央大赛通知为准。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与强化领导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关键一环,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积极的校园科技文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策划,成立专门活动组织机构,负责参赛作品的征集、指导及初评,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建立机制与明确导向

鼓励各学院根据自身特色与优势,为竞赛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树立明确的政策导向。要重视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赛事培训与指导,引导专业教师结合课程教学成果指导学生参赛,提升参赛作品的质量与水平。

(三)广泛动员与加强宣传

各学院要广泛动员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利用宣传栏、广播及网络等多种宣传渠道,积极开展竞赛的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浓厚的竞赛氛围,提升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发展。

九、联系方式

办公室:办公楼3030(工业团总支办公室)

联系人:

唐欣宇: 18369090812

石   意: 18359353983

李飞桦: 18816391815

车宇昊: 13329226082

大赛QQ群号(团队负责人入群):

717298097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团委 创新创业学院

2024年11月28日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